我国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地灾防治体系,北斗监测精度可达毫米级

内容摘要IT之家 5 月 12 日消息,2025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据央视网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今年全国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然而,我国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已成功实现对重大

IT之家 5 月 12 日消息,2025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据央视网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今年全国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然而,我国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已成功实现对重大灾害隐患的主动防治。

据自然资源部介绍,我国目前已有 10 多颗遥感卫星投入重大自然灾害防控工作,涵盖光学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自 2020 年起,自然资源部门利用这些卫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工作,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识别出 4.6 万多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技术研究所所长葛大庆表示,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份,大型隐患识别的正确率可达 80%,为地面调查难以到达的地区提供了重要支持。

据IT之家了解,在卫星识别风险源后,航空无人机的低空观测可进一步提升识别精度。结合地面调查,我国能够精准确定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调查的协同作业,我国实现了对重大灾害隐患的主动防治。

近年来,我国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北斗滑坡监测仪、泥位计等传感器,实现对地质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控。其中,北斗滑坡监测仪的地表形变测量精度可达毫米级。目前,全国已有 27 个省份建设了自动化监测台站,覆盖 7 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