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萌
□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源
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即拆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正大跨步迈向我们的生活,频繁出现在各个饮食场景,对于餐厅、外卖商家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让生意得以延续。
然而,学生家长抵制预制菜进入校园、“3·15”晚会曝光预制菜梅菜扣肉的原料竟是劣质糟头肉、消费者吐槽某些商家在使用预制菜时不进行公示或标明……接连爆出的预制菜负面信息,造成了消费者对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心,引发了消费者对商家在使用预制菜时是否应该告知或标明的广泛讨论。为推动预制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完善预制菜相关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遇本文系为网络转载到本站发表,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会立即删除文章。 如遇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